Sunday, July 3, 2022

當TCK的媽,真不容易!

 TCK(Third Culture Kid-- 不同於父母親的文化背景,也不同於自己護照出生地的文化背景的孩子,因為移居,泡浸在多元文化中,這些是第三文化孩子)。他們是世界上的一個特別的族群,可以說是"世遊牧民" Global Nomad。我們家就有5個。TCK不單止是宣教士家庭的小孩,牧養的海外華人教會中所有的兒童主日學學生都是TCK。照顧和關心TCK一點都不容易,聊半天也許他們都會覺的你永遠不明白他的處境,的確是這樣,他們努力地排除萬難融入身處的環境,過程一點都不容易,辛酸的眼淚,只有TCK族群才真正明白。

在非洲的華人小孩,一開始父母就催著他們好好學英語,緊張的父母到處為他們找補習,擔心他們的英語跟不上,融入不了當地社會。但半年後,小孩的適應能力通常都叫父母驚訝,當父母發現小孩開始講英文多過中文的時候,又開始催著他們要好好學華語,於是再找華文補習,擔心他們的中文跟不上,會失去了中華文化。可憐小孩看著著急的父母,"到底你想我怎樣?""想你都會,雙語!" 但逼得太緊,往往換來一雙反白眼!TCK的壓力,無所適從,往往連作父母的都難以體會。

在非洲我有機會鼓勵我們這些TCK的父母親,我們的孩子是一群特別的小孩,愛吃餃子也愛吃MATOKE(烏干達香蕉飯)。我們要努力去擁抱孩子們的特點,接受他們的多元文化,也擁抱他們五湖四海的朋友。有一天,如果他們看見有人種族歧視,他們會第一個為朋友站出來。作為父母,對不同文化民族,更要學習有寬擴的心。華人教會要歡迎孩子們的朋友,孩子才會有傳福音、服務社區的使命。如果教會不接納多元文化,我們的第二代要不永遠融入不到當地,要不就會從教會中漸漸流失。


但道理是知道,但事實上並不容易。烏干達能出去逛街的機會不多,孩子們串門是主要的假日活動。我們有很多次孩子朋友到家裡作客的經驗。當朋友在場,孩子都只說英語,因為他們顧及朋友的感受。飯菜預備好了,我們都會請請客來的那位孩子作謝飯禱告(當然是用英語了),當孩子們開始用我們不熟悉的語言彼此交談、說笑,但我們聽不太懂、也不會笑,甚至顯出我們外語不行的。尤其是在孩子的朋友面前,餐桌上父母好一些可以當聆聽者,偶然搭一兩句話,不然就只能當廚司,預備好一桌子飯菜後退場,讓孩子朋友自己吃來得更加輕鬆。也許孩子也會因朋友在場會只說英語,這一刻,父母的存在感受到威脅,覺得不被尊重。最後處理得不好,不愉快,孩子不願邀請朋友到自己家作客,情願都到別人家去了。我們在生氣與不滿之前要想想,當初是誰把孩子帶到這異文化的地方呢?

我常常是這樣提醒自己,接納孩子的多元文化需要付出努力,父母需要真實地接受自己的不足,但不要停止去學習。擁抱自己擁有美好的文化背景,有自信地與孩子的朋友、老師交朋友。英語不夠好,但華語夠好,不會作非洲菜,但會做美味的餃子,但還孩子們看到,為了你,我們在努力。說真的,孩子的朋友不是來與我們聊天的,他們最喜歡是來我們家吃中國餃子。孩子要的不是能說流利英語的父母,是願意包容接納他們特質的父母。

我們家就有5個TCK,生活在非洲,連還沒有上學的三歲羊小丁,和哥哥姊姊相處時也自然地說起英語來,在小孩的眼中,不同的膚色完全不會造成隔閡,不會因自己特別白而高興,也不會因為不夠別人黑而不自在,我們為此特別開心。一直以來認為我這個TCK媽媽當得還不錯,在非洲與孩子一起建立起五湖四海的朋友圈。但直到準備離開非洲回亞洲,面對TCK的新環境過渡,真是沒有把握了,上一次從烏克蘭搬到烏干達,孩子還小,也為了不能帶走狗狗而傷心了好長一段時間,這次牽著5個走,其中三個還是青春期,難度就更高了。找了好幾來書來看,越看就越擔心,不少的TCK因為環境的轉換,沒有處理好情緒,或者家長在忙碌的搬遷過程中忽略了孩子們因被迫抽離熟悉環境所受的心理創傷,導致長大成人後也有長遠的負面情緒,甚理影響著他們人際關係。讀了很多TCK回憶童年的故事,很多的困惑、傷心、甚至是忿怒,因為孩子的對父母的體貼、或者因被父母或自己要求的順服聽話而埋藏在心底,最終出現問題的時候,父母己錯過了最佳幫助孩子的時機。我們開始不斷為孩子們的轉換、適應來禱告,問了很多的過來人,不論是成年的TCK,還是TCK的家長,都提出除了禱告外,需要的是給他們時間或空間,不要想著以為可以快速地解決問題,他們需要時間去尋找、去明白上帝在他們生命中的帶領,而不單是上帝對父母的呼召。感恩的是,非洲的慢節奏幫助了我們學習去放慢腳步,簡單的生活幫助了我們有更多的空間去細察和聆聽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被抽離的傷心難過是很真實的,回到澳門即被防疫隔離,孩子們無法用他們以往慣用的方法來舒緩,沒有非洲的草地可以奔吧、不可以爬樹、聽鳥、看花、摸貓⋯⋯更沒有朋友可以談心、瘋狂玩一下,慘!

天情在離開烏干達第三天,在防疫隔離中心時,寫了一首詩來舒發


Self isolation, no one will play, 

I sit by myself at the window all day.

Trapped in a cage looking at the sky,

Wishing and wishing to go out and fly.

I see trees, that I can't climb,

How much longer until I die?

Concrete jungle, no stars at night,

No single goose or dog in sight.

I'm standing here , all alone,

Take me back to Uganda, my home. 





在離開烏干達經27天後,我問天情,你現在有什麼感受?

"我想回去烏干達,現在澳門很無聊,不能出去,我們的家很大,但感覺還是不夠大,因為我不能出去。我知道我不能回去,但我還是覺得我是一隻鳥,在一個籠子裡面。我要回去烏干達!不過我很感謝有很多人對我們很好,我開心可以見到外公外婆,他們在我們到之前幫我們把家弄好了,還有很多零食,我對新的生活有一點點期待,我想去看看我的新學校。

簡單說了幾句,天情被弟弟叫去玩了。27天,期待孩子現在就能"忘記背後,努力面前"是不實際的,也不應該。孩子還是會想烏干達的家,但他們也開始叫澳門的家"家"了。我希望孩子永遠都不要忘記烏干達,也永遠都不要忘記烏克蘭和新加坡,這些地方都有我們親如家人的朋友,未來有一天,如果孩子想要回去,我也要跟他們一起回去看看他們的故鄉,嘗嘗往日的味道、談談每一段的旅程。現在牽掛,就讓牽掛吧,在牽掛中好好生活、學習、好好裝備,過好上帝計劃中的人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