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台灣一位圖書館館長彭冠綸的一句話:「圖書館的價值不僅僅是閱讀,還能成為孩子在家庭、學校之外的一層安全網。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去接住那些家庭和學校漏接的孩子。」
Yummy Book Club 自 2021年烏干達成立至今已超過三年了,最近當我在思考Yummy Book Club的定位時,這一張網的畫面,一直留在我的心裡。
烏干達貧民窟裡,我們很難找到像這樣的圖書館,擁疊的小屋子間,涼衣繩與電線交錯的影子下,不時都會見到無所事事的小朋友坐著,或是赤著腳在泥濘路上閒逛,玩著破車軑、舊紙皮⋯⋯在社區裡隱藏著小酒館、賭檔、甚至是從是不法交易的黑暗角落,孩子們這樣等著時間過,時間卻不等孩子,錯過了培育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家長不著急嗎?不全是,單親媽媽們在為孩子的溫飽奔忙,估計實在是顧不上⋯⋯多少的母親,但求能把孩子們送到一間有提供油煮豆子而不是水煮豆子作午餐的學校,心願足矣。
2022年,我們家回到澳門,烏干達的事像離我9000公里遠,但上帝很奇妙,言談之間,Yummy Book Club的事慢慢被分享出去,越來越多的有心人開始關注到這一群遠方的烏干達孩子。2023年澳門第一隊短宣隊去到烏干達,拿著故事書走進貧民窟給小朋友講故事,為Yummy Book Club 的小朋友辦 "公主王子嘉年華會"。出發前,我們收來了很多故事書、公主王子的服裝帶了過去非洲。
去年,因為有心人“買鞋子送孩子”的想法,開始了在貧民窟社區的閱讀站 Yummy Book Station。有些小孩來來去去,有些每次準時報到,三個多月以來接觸了近50位小孩子。但義工們遇到了一些難題,其中最大的難題是,想來閱讀的小朋友大多不會讀!雖然英語是烏干達的官方語言,但來的孩子大都是沒機會上學的小孩,家中說的不是英文,也聽不明白,更不能讀英文書籍。一位在澳門從事二十多年幼教經驗的Ms Lanny,因為看見孩子的需要, 回到烏干達去教這些小朋友。她看到很多挑戰和難題,她說: 我們要幫助這些孩子,一定要想辦法。
非洲有句諺語: 「一整條村來來撫養一個孩子。」孩子是未來的希望,直得大人齊心合力來撫養。澳門這個城市忙忙碌碌的城市中,在上帝的感動下,我們漸漸凝聚了一群有心人,成立了 YBC Friends 團契,發起了 "漂書傳愛" " Yummy Pen Pals " 的活動,YBC Friends 團契,就像一個蜜糖罐,一點一滴的甜甜的行動,讓遠方的孩子們感愛到上帝的愛。不單如此,這份愛有奇妙的威力,不單甜了烏干達小孩,也甜了澳門,很多的人、家長、孩子,因為這罐蜜糖" 黏在了一起。
Yummy Book club有家長說,交不起學費,孩子就被趕回家。除非能交出學費才能回去。隨時被趕,孩子怎能好好學習?難怪一開始在社區開讀書站時,有小孩只敢在門外張望,遲遲不敢進內,不確定自己有沒有份參加。家長說,孩子能參加周六的Yummybook club成了孩子一星期中最快樂的一天。社工說,來YBC的小孩不只一個常被學校趕走,那就是貧困孩子真實在面對的問題⋯⋯今年,我們期盼著,多20位沒有能力上學的小朋友,可以在周間到宣教中心學英文,可以接受教育,周末可以參讀書會,可以在有愛的環境中被鼓勵,好好成長。
YBC是那一張接住孩子的網,孩子來可以學習,不擔心有沒有筆,不擔心媽媽有沒有交學費。我們要展開這一張網,這一張黏滿蜜糖的網,不只是要接住從學校、家庭漏出來的孩子,更要好好去接住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