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日星期四
SLEEPOVER
羊爸的講章《活出真实》—大卫皇朝故事 第四讲 关于约柜的故事 经文—撒母耳记上第四章至第七章
今天我們繼續來到撒母耳記上的第四講,活出真實。
在第四章一開始,以色列人在以便以謝與非利士人交戰,結果是大敗而歸;到了第七章末尾則說以色列人大勝非利士人,然後撒母耳在米斯巴和善兩地中間立一塊石頭,取名以便以謝,說道:【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
在這一敗一勝之間,作者以「以便以謝」,形成了前後呼應,將四到七章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其中時間跨越有二十年零七個月之久。而故事的主角竟然不是人,反而是當中搶走的約櫃。作者以四個小故事,詳細記載以色列人失敗,約櫃如何被搶走,後來敵人又主動送回約櫃的整個過程。
撒母耳記的作者用這段關於約櫃的故事,來作為馬上要出場的以色列第一位君王掃羅的前奏是有特別用意的。尤其是這一敗一勝之間所透露的屬靈原則,更為後面兩位君王的興衰成敗埋下重要的伏筆。當然撒母耳記中一再重復一個重要主題就是:尊重上帝的必蒙尊重,藐視神,必被藐視。因此這這段關於約櫃的插敘也同樣反映這個屬靈教訓。今天就讓我們先從以色列人的失敗中來看約櫃的故事要告訴一個重要提醒:
如何在成敗得失中,以真實的生命態度取代利用與妥協。
首先我們來看
第一 從以色列的人失敗來看拒絕被利用的上帝。
撒上4章1-4 撒母耳的話傳遍了以色列。那時,以色列人出去迎戰非利士人,他們靠近以便以謝安營,非利士人卻在亞弗安營。 非利士人列陣,要與以色列人交戰。戰事展開後,以色列人敗在非利士人面前,非利士人在戰場上殺了約四千人。軍隊回到營里,以色列的長老說:「今天耶和華為甚麼在非利士人面前擊敗我們呢?我們要把耶和華的約櫃從示羅抬到我們這裡來。約櫃一到我們中間,就會拯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 4 於是他們派人到示羅去,從那裡把坐在二基路伯中間萬軍之耶和華的約櫃抬來;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也與 神的約櫃一同來了。
經文開始就交代了以色列人在以便以謝安營準備迎戰非利士人,結果兵敗如山倒,死了四千多人。於是以色列人決定將約櫃從聖殿請到以便以謝,原因是認為先祖摩西和約書亞在過去戰爭中都有過靠著耶和華的約櫃在戰爭中報捷的例子;而如今他們認為只要把約櫃搬來,照樣耶和華也會「顯靈」,從而幫助以色列人轉敗為勝。
於是他們就從示羅的聖殿里將約櫃請來了。經文特別在4章四節說:以利的兩個兒子,也與約櫃一同來了。
約櫃是當年以色列人在出埃及時,在摩西的帶領下,按照上帝心意所打造出的神的寶座,象徵神的同在和幫助。
當年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拔營前進時有約櫃同在,摩西就說:「願耶和華興起,叫禰的仇敵四散。」 當約櫃停止前進時,摩西就說:「耶和華 啊,求禰回到以色列千萬人中。」
曠野飄流完畢,祭司會將約櫃安放在會幕的至聖所里。每當有重要事情需要決定時,祭司會借著約櫃來執行神的命令,透過烏陵與土明來尋求重要決定的指引。比如揀選掃羅王,或選最佳軍事攻擊時刻時,引導人做決定。
簡單來說,約櫃是個神聖的物件,是上帝在歷史中作為的見證,見證神曾經施行奇事,且與以色列人親近。對於當時代的以色列人來說,約櫃就是神與人同在的最直接的象徵。
正是這原因,當約櫃一到軍營時,引發了極大的轟動效應。聖經說以至於敵軍都因此嚇怕了。有意思的是,聖經接著描述了非利士人在聽到對約櫃抵達以色列軍營時的反映,特別是他們說的話,彷彿是約書亞時代的以色列人一般。
然而想不到的是,以色列又失敗了,而且這一次死了竟然有三萬人。不但如此,他們還眼睜睜看著耶和華的約櫃竟然被敵人給搶走了。這段經文的後面,作者特別強調:以利的兩個兒子也死了。
隨後經文聚焦在焦急等候在家的祭司以利身上。
聖經說「祭司以利為神的約櫃擔驚戰慄」!果然,他在一聽到約櫃被搶走的消息,一下子就後仰倒地死去。同時以利兒子非尼哈的妻子,也因噩耗動了胎氣,生下了遺腹子後過世。臨終前為孩子取名以迦博,意即【榮耀離開以色列】來讓後人以此為戒。在聖經里,每當以色列人面對重大事件後,為了吸取教訓,採用的方法就是就地取材、以此為名!
當我們分析這段關於以色列失敗的故事時,我認為當中有兩種人的問題需要讀者留意:
1 以利的兩個兒子
這兩個人經文一開始就表明他們是「無賴」。從他們的日常表現就知道這哥倆根本就沒有把上帝放在眼裡,「藐視神」是本質,敬畏神是工作(表演)。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百姓對上帝的敬畏,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但我非常驚訝的是,當面對戰爭這樣真實和殘酷的事情面前,這兩個人竟然有膽量跟著約櫃上戰場。我認為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個人撒謊時間久了,自己都會信以為真。其次就是騙人騙久了,自己也會身不由己。
第一個原因,讓習慣利用別人為自己謀取利益的兩兄弟,已經利益熏心到忘乎所以。
以利這兩個兒子胡作非為,在上帝任憑中看似順風順水,如今死到臨頭都不知道。平時忙於「作秀」已經習慣了,以為此刻正是千載難逢,一展身手的機會,盤算著演出一部神明附體、逆轉乾坤的好戲。心想這一場表演下來,下屆大祭司選舉基本上就是兩兄弟之間的事了。
另一個原因,我不認為以利的兩個兒子對約櫃能力有信心。反而來戰場是出於無奈之舉。
這兩個小子平時什麼德行難道自己心裡沒數嗎?他們一次次藐視上帝的祭壇,公然在獻祭時為所欲為,但直到現在都沒事發生。即使中間偶爾老爸指責過,但在他們眼中,老爺子的話就是耳邊風。一個目中無神的人,怎會目中有人呢?
因此約櫃在他們兩兄弟眼中,除了利用來欺騙以色列百姓,沒什麼特別神奇之處。但如今面對窘境,一群剛吃了敗仗的以色列領袖要他們兩兄弟帶著上帝的約櫃上戰場,為以色列帶來上帝的同在。因此這場戲還是要演下去才行。
但結果,真相就是真相。不管是無奈還是妄想,總之帶來的是真實的後果:更大的失敗和更悲慘的死亡人數。最後連他們自己的命都陪上了。
正應了那句:「上帝要你滅亡,先要你瘋狂。」
真理就是真理。即使說一萬遍謊言也無法掩蓋真相。否則欺騙的只能是自己和自己的人民。
說到這,讓我們繼續看第二種人了,就是剛提到以色列的領袖們。
2 以色列領袖
經文:撒上4:3-4 軍隊回到營里,以色列的長老說:「今天耶和華為甚麼在非利士人面前擊敗我們呢?我們要把耶和華的約櫃從示羅抬到我們這裡來。約櫃一到我們中間,就會拯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 4 於是他們派人到示羅去,從那裡把坐在二基路伯中間萬軍之耶和華的約櫃抬來;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也與神的約櫃一同來了。
以色列的領袖,在經歷了第一次戰敗後,他們的決定似乎是效法先賢約書亞所做的。但這些領袖似乎忘記了,當年約書亞在面對以色列兵敗後第一反應,不是搬出耶和華的約櫃來顯靈,而是首先自我反省。先仔細調查自己人是不是犯了罪,有沒有得罪上帝的地方。結果查出來真是,立刻公開處理,並讓所有人一起見證,最後立石為證,以儆效尤!
處理完自身問題後,再次尋求神的旨意,決定是否能夠出兵。在約書亞記第八章記載:
約書亞記8:1-3
耶和華對約書亞說:「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慌,你只管帶領所有能作戰的人,起來上艾城去;你看,我已經把艾城的王和他的人民、城市、土地都交在你手裡了。 2 你怎樣對待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也要照樣對待艾城和艾城的王;只是城中的戰利品和牲畜,你們可以據為己有;你要在城後面設下攻城的伏兵。」 於是,約書亞和所有能作戰的人都起來上艾城去;約書亞選了三萬英勇的戰士,趁夜派他們出去,
請留意當時,約書亞選擇再次出兵的人數也是三萬人!
每當失敗或者災難臨到,首先是反省認錯、然後承擔責任,即使不確定是否真的出於自身問題,都會先從自身問題開始著手。
可反觀如今的以色列領袖,他們在面對失敗後,所做的是即刻搬出耶和華的約櫃來做救兵,看似依靠,實則利用。
尤其對比第六章里作者描寫敵軍非利士人的表現,更突顯了以色列領袖的醜陋。
經文第六章4節說:非利士人問:「我們應當償給他什麼作賠罪的禮物呢…….你們要留意看,如果這樣就是耶和華懲罰我們;若非我們就知道,不是他的手攻擊我們,我們遭遇的不過是偶然的事。在面對意外災難之中,非利士人的領袖第一個反應是:我們是否得罪了耶和華的約櫃。然後他們依照自己宗教經驗中最高的認錯與賠償形式,來試圖找出問題的原因。」
從兩者的對比看出,以色列領袖絲毫沒有反省自我問題的想法,而他們口中的耶和華,不過是用來給他們的決定增加說服力的。結果就是再次失敗,而這裡讓以色列戰士陣亡的人數也是三萬人。另一邊廂,作為當時以色列的最高宗教領袖,祭司以利同樣令人失望。從他對以色列領袖決定搬耶和華的約櫃去戰場的擔憂態度中,似乎表達了他對這個決定的懷疑。其實他對自己兒子及當時以色列民族的信仰狀況心知肚明,然而他所做的卻任憑事態隨波逐流,最後眼睜睜看著發展到失控的地步。
親愛的弟兄姐妹,對比以色列和非利士人的領袖在面對失敗與意外災難來臨時的反應,我們忍不住會問:到底誰才是上帝的兒女?!
從失敗中站起來一定不容易;但絕對不屬於只求即刻解決問題,卻不願意付代價去面對真相、承擔責任的人!就如這些在遭遇第一次失敗死了四千士兵的以色列領袖,如今因為急躁且錯誤的決定,再次導致三萬人的死亡。看到這裡,我們忍不住會問:公義全能的上帝你為何容許這樣的人當領袖呢?為何將多數人的命運掌握在這些少數人的手中?
是的,很多時候掌權的領袖並不知道問題的關鍵在哪裡;但最終,仍是少數人的決策決定了多數人的命運。但是當我們為少數人決定多數人的命運而感到不公平時,我們是否意識到,這些所謂的多數人其實都在一起共同編織了這個命運共同體。
中國人自古就有勝者為王敗者寇的成敗標準。
比如《管子》里就描述了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第一代霸主齊桓公與宰相管仲論治理國家的一段對話,是這樣寫的:
「齊桓公問管仲:我有三個難以克服的缺點,還能成功治理好國家嗎?」
他很誠懇的講了自己的三個毛病:第一好打獵,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第二酗酒,天天喝;第三就是好色。
換成今天的年輕人,就是通宵打遊戲、夜以繼日泡吧,然後還不斷約炮。
就是一個遊戲上癮、酒精上癮還有性上癮的癮君子。
但管仲怎麼回答的:這幾件事都不好,但也不要緊。這把齊桓公給震驚了:這都不要緊那什麼要緊呢?
管仲回答:當國君的只有兩件事非常要緊,一不能優柔寡斷,二不能反應遲鈍。換句話說就是領袖治國之人就要當狠則狠、當斷則斷!
做老大,就要當狠則狠、當斷則斷;至於私德與品格不必太過糾結;沒人逼你當聖人,要的就是國力強盛。
你可能說,作為擁有傳統美德、歷史悠久的中華民族怎麼會容許這樣的人在社會立足呢?
看看最近新聞頭條裡面的人物吧!
鮑毓明,知名律師,傑瑞集團副總裁(被告性侵14歲未成年少女);蔣凡,淘寶天貓總裁(出軌知名女主播被除名阿里合伙人);李國慶,當當網聯合創始人(和前妻俞渝之間你死我活);對了,差點忘了還有娛樂明星羅志祥!
以上各位,哪一個不是公司高管?哪一個不是身價過億?他們在今天社會中不是都有一個共同頭銜:成功人士嗎?
他們是世俗名利之中功成名就之人;當然也是當狠則狠、當斷則斷之人。
他們的出現,其實就是這個浮躁社會和世俗名利價值理念下的代表作品。
親愛的弟兄姐妹,今天有多少年輕人還願意憧憬貧寒生活中,仍堅持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奮鬥,從而改變命運、轉變世界的理想呢?
即使有這份熱情,也很快發現,初心真的要忘,因為社會需要適應!
當你為因領袖失策而失去生命的三萬人感到困惑不解時,你是否聽到,有多少人在看到以色列領袖和以利兩個無賴兒子帶著約櫃抵達戰場時,歡聲雷動、群情激昂的吶喊嗎?
看到這裡,你還會質問上帝的不公義嗎?
你可能會說:如何在能讓自己和我們的下一代從這種思潮與處境中脫穎而出?我們也渴望真實與信實的人生,但現實卻令這一切看起來如此的「不真實」!
這就是今天的問題所在,因為我們都被虛假潛移默化了;因此當聖經的真理來到時,我們似乎看見了光,但更多的黑暗與陰霾卻試圖阻擋這一切。但這就是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目的,祂以不可阻擋的方式親自呈現了神是光,來到黑暗,黑暗卻不能勝過光!
我們一切來看 馬太福音4:1-10:
隨後,耶穌被聖靈帶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 耶穌禁食了四十晝夜,就餓了,試探者前來對他說:「你若是 神的兒子,就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吧!」 耶穌回答:「經上記著: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更要靠 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隨後,魔鬼帶耶穌進了聖城,使他站在殿的最高處, 對他說:「你若是 神的兒子,就跳下去吧!因為經上記著:‘神為了你,會吩咐自己的使者用手托住你,免得你的腳碰到石頭。’」
耶穌對他說:「經上又記著:‘不可試探主你的 神。’」 最後,魔鬼帶耶穌上了一座極高的山,把世界各國和各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 並且對他說:「你只要跪下來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給你。」 但耶穌說:「撒但,走開!經上記著:‘當拜主你的 神,單要事奉他。’」
於是魔鬼離開了耶穌,有天使前來服事他。
耶穌親自進入荒野,去面對人性中最真實的掙扎和挑戰。人在飢渴中,食物是最重要和不可抗拒的需要。但耶穌將神的話語視為生命需要的首先;
魔鬼繼續以萬眾對救世主從天而降的幻想為誘惑,讓耶穌利用機會在萬人矚目的世界中心舞台來展示萬世巨星的風采,耶穌指出我來不是為了滿足人們美麗期待的,我深知道自己是誰,無需實驗;
最後魔鬼只能用捷徑來引誘耶穌放棄十字架的痛苦之路獲取成功;然而耶穌指出:唯有上帝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唯有祂的路才是真理。
結果是,魔鬼離開了;後來,我們知道耶穌成功了、得勝了!
親愛的弟兄姐妹,這是耶穌所給予的出路和成功方式;這也是耶穌基督最令反對者/敵對者感到懼怕和憎恨的地方。因為他所選擇的方式讓我們拒絕「管仲」式成功;拒絕狼性思維,因為叢林法則只適合動物;而我們是上帝的形象,是屬神的子民;祂給予的路是讓跟隨者看到真理和真相,拒絕虛偽與謊言,拒絕利用與賄賂。路雖不易,但一路上有耶穌基督的應許同在。讓我們可以不在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活出真正影響世界、改變生命的影響力。
十字架上的耶穌讓我們看到上帝給予的方式不容易;但復活後的耶穌,讓我們看到上帝的信實與大能已經成就在人間!
思考問題:
1 以色列人在打敗仗後抬出約櫃,是哪方面錯了?
我們的心是否也曾像他們希望上帝稱心如意、隨傳隨到呢?
2 我們從以利一家人的身上找到哪些功課引以為鑒?
3 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因為利用與妥協而不討神喜悅?
4 耶穌以何種方式勝過撒旦的誘惑?對你的提醒是什麼?
羊爸的講章 《活出尊重的人生》大卫皇朝故事 第三讲 撒母耳记上 第二-三章
活出尊重的人生—大卫皇朝故事 第三讲 撒母耳记上 第二-三章
人們通常認為,人生要贏就要贏在起跑線上。很多時候卻事與願違。我們看到身邊很多真實案例,他們看似擁有天時地利人和,佔盡了一切先機,結局卻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這樣的故事屢見不鮮。
上回說到撒母耳的母親哈拿,這位天時地利人和都不沾邊的小人物,人生又充滿了悲情。卻因著對上帝的信靠,甚至可說是,在無計可施中唯一能做的選擇。結果不僅絕處逢生,而還恰如其分的生了個改變以色列歷史命運的孩子。因此人可能無心,但上帝卻誠然有心。
但對於上帝的存在這回事,很多時候人們就是視而不見;即使是祖上靠著上帝享了幾輩子福的人,仍可能到了下一代會揮霍的蕩然無存。
就如在撒母耳記上第二章接下來要出場的一家子,祭司以利和他兩個不孝子的故事。在同一時空下,記載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人生故事。
從經文中看到,祭司以利家族不單擁有上輩子的「祖蔭」,出生於大祭司血統家族,且擁有上帝曾給予的御賜:「我曾說:你的家和你的父家,必永遠行在我面前。」
就是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人生際遇,最後卻仍被拋棄,當中的痛苦教訓實在值得後人好好引以為戒。而其中責無旁貸的是作為父親以利的失責。正所謂「養不教,父之過」。
讓我們從撒母耳記上第二章12節看起:
第一 以利的自掘墳墓:
撒上2:1 以利的兩個兒子是無賴,不尊重耶和華,也不理會當時祭司待人民的規矩。
作者毫不猶豫的形容以利的兩個兒子是無賴,有的譯本翻譯為「惡人」。這個字與第一章哈拿為自己辯稱:「不要將我當作不正經的女子」中的「不正經」是同一個字。簡單來說是沒用的廢物。這裡用來形容以利兩個兒子的敗壞和無法無天。作者也以此引起讀者對比之中諷刺了祭司以利的盲目與腐朽。將神所憐憫的悲情子民看為「無用」,卻無視自己的兒子在神眼中早已視為「廢物」。
接著作者指出以利的兩個兒子公然將上帝律法中明文規定的獻祭條例視為無物。且利用祭司權利濫用職權、損公肥私。比如他們為了便於私藏和轉售祭肉,無視獻祭條例,公然強搶肥美和沒有煮過的肉類。他們的這種行徑在上帝的眼中來看有兩個極為嚴重的過失。
1 目中無神的人,目空一切:
這兩個兒子從小在聖殿里長大,裡面大小事都從小耳濡目染,對一切習以為常。最好的祭肉也早就吃膩了,因此一切事情,在他們的眼中,因為熟悉都變得平常。他們也就慢慢的不再看見這些在聖殿里事物裡面的屬靈和神聖意義。也因此失去了一份尊重:不尊重一切事物,不尊重作這些事情的人、不尊重上帝,也不尊重自己。
故此他們學會了腐敗,學會了恣意妄為,學會了利用身邊的機會貪污牟利、與門前伺候的婦女上床。活脫脫現代版的官二代腐敗現形記!
2 信仰世俗化,生活表面化:
更可怕的是,他們從腐敗中學會了虛偽;學會了利用宗教來上演盈利的戲碼。將信仰商業化、事奉好像車間生產線程序標準化,甚至為了吸引會眾不惜戲劇表演化。總結來說就是台上有台上的演出,台下有台下的生活。
這種兩面的人生,不單是今天信仰最可怕的地方,也是我們家庭教育最恐怖的所在。
我們常說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作品。作為父母,我們不管在人前如何的光鮮亮麗,但對於身邊人來說,視頻背後的你才是真正人生;對於基督徒來說,出了教會才是你信仰真實的體現。
最近娛樂頭條新聞中,吸引媒體的除了阿里巴巴某寶總裁出軌直播網紅;就是羅志祥身敗名裂的雙面人生醜聞。以利兩個兒子的結局,是對假面人生的喪鐘;更是對歷代父母的警鐘。
古語說亡羊補牢未為晚也。但如果你連最後的期望和嘗試都放棄,也可真的只能坐以待斃。這就是接著經文所指出晚年以利的人生光景,也是他另一個遺憾和錯誤。我們接著看。
第二 以利的為時已晚:
第二章22節: 以利已經老了,聽見自己兒子對待以色列人的一切事……;
第三章2節:以利躺臥在自己的地方,他的眼睛早已昏花,不能看得清楚了。
這裡看到作者兩次指出:以利老了,老眼昏花,看不分明。
我們或許記得在創世記中同樣字眼形容晚年的以撒,也是老了,眼睛昏花,看不清楚。接下來就是以撒糊塗的被口腹之欲左右他做出這輩子最後悔的行動,間接導致了兩個兒子以掃和雅各的反目成仇,從此兄弟天各一方。
如今這樣的形容字眼再次臨到以利的晚年光景中。
親愛的讀者,請大家留意,聖經絕非刻意表達當一個人年齡老了就是老糊塗了!
如果記得晚年的雅各,且是雙目失明的雅各,卻無比清醒的給約瑟兩個雙胞胎兒子祝福的場景,你就體會聖經形容一個人失去屬靈辨別力是與年齡無關;有時候恰好相反。在聖經的智慧文學中不止一次提到:越老越有智慧。智慧並不等於知識,而是屬靈的經驗與分辨力。
就是說,讓一個人變老、失去分辨力的不是年齡,而是一個人的心態:就是放棄的態度。
記得日本著名文學家村上春樹說過:
「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人變老不是從第一道皺紋開始,第一根白髮,而是從放棄自己的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的人,才能活的不會老,老去的只是年齡,不老的是氣質。讓你不老的特質必須有一顆童心、注重儀表、經常旅行、心地善良、學習到老,生活情調、堅持運動、心態年輕。
親愛的弟兄姐妹,人會變老的的原因,並非出於年齡,而是放棄的人生態度。
看看以利,在知道兒子們荒唐的行徑後所發出的空洞神學言論是那麼的蒼白無力;看看他在聽到少年撒母耳的話時的回應,多麼令人無奈。
經文第三章18節記載當身為小孩子的撒母耳,清楚的將上帝的話語轉告給以利時,他的回應是:」他是耶和華,他看怎麼好,就怎麼辦吧」!
多麼相似的聲音:「反正已經這樣了,你看著怎麼好就怎麼辦吧,反正我就是這樣了。也改變不了什麼了……..」!
多少次我們在面對自己的問題,周圍人的問題,孩子們的問題,我們的態度和回應與此多麼的相似。這就是一種放棄的態度。
如疫情爆發,讓很多父母都不得不回到家裡,讓孩子們也必須留在家中。
結果發現,父母起床比孩子都晚;玩手機時間比孩子都長;亂發脾氣的時候比孩子多;任起性子來比孩子都幼稚……..;
你說這一切,自己卻毫無辦法,只能不斷懊悔嗎?甚至認為為時已晚,因為孩子都長大了,該發生的錯誤已經都發生了…….
但這不是父母絕望和自責的時候,而是看到在不完美的人生中,我們有更重要的恩典之路要依靠。如何做呢?
1 不要放棄對聖靈的感動與回應:
這種放棄的當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很多時候一個錯誤形成致命問題前,往往都是因為錯過之前很多次的提醒。這是聖經給基督徒重要提醒: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人若長久的不回應上帝,上帝只能選擇任憑你去行。這是上帝對你所擁有的自由選擇最好的尊重。而且上帝還會把原創的祝福撤銷,就如現在以利的人生光景。這就是聖經說「不要輕慢上帝」的意思了。
2 更不要放棄對信仰的堅持與依靠:
我們相信以利肯定會為他的兒子禱告,也應該會禱告祈求過很多次了。但也許看到許多年下來,在孩子的身上看不見任何盼望,他就覺得沒有臉再向上帝祈求,或者說死纏爛打的求情了。於是就選擇放棄了,對其只能聽之任之。但這種放棄的態度在上帝的眼中非但不會因此同情,反而是失責。這就是在經文第三章13-14節指出:
耶和華這樣說:「我曾告訴他必永遠降罰與他的家,因他知道兒子作孽,自招詛咒,卻不禁止他們。所以我向以利家起誓說:「以利家的罪孽,雖獻祭奉禮物,永不能得贖去。」
但親愛的弟兄姐妹,年老的以利如今的表現不正好與哈拿形成極為諷刺的對比嗎?聖經說每一年哈拿都在聖殿里獻祭時被別人誤解和諷刺;面對近乎絕望的人生經歷,哈拿所做的就是每一年堅持上聖殿;然後在諷刺、挖苦、甚至是一次次失望中,重復著對上帝的哭訴和祈求:求你賜給我一個孩子吧…….!
哈拿與以利的分別就在於面對人生多次的失望與灰心之時,仍堅持相信。
這份堅持成就一個轉機:就是無論人生經歷怎樣的黑暗,我們的生命都是上帝所造,在那幾乎快要被黑暗淹沒的心靈深處,仍看到有將殘燈火。而創造我們的上帝能在那裡使賜生命的靈生出光來,從死亡之處仍開出一條生路。
正如保羅所說:人所能面對的試煉都是能夠承受的,即或不然,上帝也必定開出一條出路給我們。這不是絕處逢生的信念,而是勝過死亡的耶穌基督給我們的寶貴應許。
這就是經文在撒母耳記第三章3節所說:雖然那段日子上帝不常有默示,但神仍在;以利老眼昏花,但上帝卻不矇昧。因為神的燈在殿內約櫃內,還沒有熄滅。於是上帝的啓示清楚的向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撒母耳顯明。
第三 哈拿的守約與信靠:撒母耳的出污泥而不染。
提到撒母耳,這位改變以色列命運的孩子,我們真的要為他的童年教育環境捏一把汗。我們怎麼也想不通為何哈拿會把孩子放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
也許有人說:哈拿所做的正好就是放手教育啊。
親愛的弟兄姐妹,放手教育當然是做父母要學習的,但我們看到很多時候的放手更多是放任和無奈。多少的孩子都是在不該放手的時候被拋棄;在不該放手的時候,被放任自流!
反觀撒母耳的母親哈拿,她的放手是基於對上帝誓約的持守;是對上帝掌權的全然信靠。
而這份信靠、守約的背後是勇氣。而感恩的是,少年撒母耳恰恰遺傳了來自母親哈拿的這份對神、對人的勇氣與信靠。
從撒母耳在聽到上帝的聲音一次次轉告老師以利來看,我認為撒母耳的人生起跑線教育有兩個最重要的寶貴資源:
1 保持童心:就是給予孩子該有的童年時光和生活。他雖然生活在黑暗複雜的後宮式環境,但他卻難得的保持了一份孩子的童心,就是無私加無欺。他的看似無知,反而活出了無畏。
2 對上帝的尊重:哈拿將撒母耳送入聖殿里是守約。是基於對神的尊重,因為這是她對神所發誓言的回應行動。我相信哈拿對以利和他孩子的問題絕對不會充耳不聞,但即使如此,她所看重的是對上帝約定的尊重和持守。這份對神、對約定的尊重,就是以利和他兩個兒子失敗教育的最大分別之處。
讓我們總結一下,我們應謹記的教訓:
1 尊重信仰,認真守約;
2 信靠上帝,絕不放棄;
3 敏於聖靈,及時回應。
思考問題:
1 你在以利一家學到什麼功課引以為戒?
2 你會如何以具體行動來活出絕不放棄的人生態度?
3 你對聖靈感動該有如何的回應態度?
4 透過哈拿與以利的對比,你目前的禱告生活是怎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